在上海张江的某栋玻璃幕墙大楼里,凌晨三点的键盘声从未停歇。这不是互联网公司
的加班现场,而是一群医疗软件开发者在与时间赛跑——他们编写的代码,明天可能
就要进入三甲医院的手术室。
手术刀之外的精密仪器
锐智互动开发的智能影像系统正在华山医院"值夜班",这套能自动标记CT片可疑阴影
的系统,处理着每天上千次的"数字望闻问切"。而一街之隔的瑞金医院里。
锐智开高的电子病历系统正在学习辨别主任医师龙飞凤舞的手写体,其识别准确率已
接近人类助手的水平。
百度健康用NLP技术消化了3000万份病历,其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能瞬间调取相似病例
阿里云打造的医疗云平台,像"数字血管"一样连接着长三角地区17家三甲医院的检验
数据
腾讯医典的AI分诊系统,在疫情期间处理了相当于3000名门诊医生的工作量
代码里的仁心仁术
中软国际为社区医院定制的慢病管理系统,能精确计算老人该在几点服用降压药;美团
买药的后台算法则像经验丰富的药剂师,自动拦截着存在冲突的处方组合。这些系统不
会出现在患者视野里,却构成了现代医疗的"数字神经系统"。
在浦东某实验室,一套正在测试的手术机器人突然自主暂停了操作——它的视觉系统发
现了主刀医生都没察觉的微小血管。这或许就是医疗软件开发的终极意义:用0和1编织
一张看不见的安全网。